示范课程更多 >>

    《造型基础》
    2021-12-09 10:49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

    步骤

    教学活动

    时间

    备注

    课前自主学习

    MOOC——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

    1.查看MOOC学习任务公告,明确学习任务

    2.学生线上自主预习课程内容,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测验,采用“我问你答“的方式,学生发帖留言,教师进行在线回答

    3.自主预习教材


    课前

    1.线上学习

    2.教材学习

    3.“我问你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原课程为《设计素描》

    教学过程设计(课中)

    步骤

    教学活动

    时间

    备注


    课程回顾

    教师口述+PPT 投影

    采用互动提问,“我问你答“的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上一讲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上一我们学习了造型的写实表现研究,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讨论,我们已经了解了肌理与质感质感写真与明暗造型质感写真的因素质感写真的分类表现等知识点,接下来进行回顾提问:

    1.什么是写实表现?

    2.写实表现的技法有哪些?

    3

    分钟

    1.幻灯片播放

    2.“我问你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习目标

    教师口述+PPT 投影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围绕综合创意表现展开学习,一方面拓展大家视野,掌握综合创意方法,另一方面学会运用综合工具与方法进行设计实践表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模式。难点是:突破自然物象真实,表达个人主观的思想情感。

    2

    分钟

    幻灯片播放

    强调重点难点


    理论引领

    +

    作品浸润

    教师口述+板书+PPT 投影

    引入新课:

    造型创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同学们能够在形式美法则的统领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意象性创作。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门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明确,艺术表达的自由度也无限扩大。创意设计的表现方式、描绘手段和表达媒介必然也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

    具体内容:

    采用“我讲你听”的形式,教师讲解课程理论,学生来听,通过图示案例结合的方式,采用引导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导向:造型艺术中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创新素质?

    造型的创意表现能力训练,着重将从造型基础训练,上升为艺术,注入思想和激情,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潜质。更为重要的是,考量同学们是否具备了创新素质。

    艺术贵在创新,但“创新”需要多方面的审美依托,才谈得上如何“创造”。创新素质的培养涉及面广,本节重要讲四个方面:观察、吸取、体验、综合。

    一.观察

    1.观察什么?

    生活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形象语言的源泉,画面是形象具体反映的场所。观察既是捕捉形象的行为,又是判断画面是否符合画意的行为(图1)。在观察的过程中,灵感和创意思维才能被激发,才能找到适合表达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怎么去观察?

    需要我们整体的观察、联系的观察、本质的观察。

    1 形态观察

    观察需要触到对象内部,对内部观察可以获得全新的视觉感受。(分析不同物体内部结构)

    2 形态观察

    作品浸润:案例1《使命》作品分析

    3李玉旺:《使命》,中国画 195cm×178cm

    《使命》作者李玉旺,作品所描绘的其实是一个平静、普通的场景:消防员们灭火抢险后整装小憩,疲乏中透露出坚毅和欣慰;安静地伫立在硝烟末烬的火场,等待着再赴险地的指令。这里呈现的是一群“大写的人”,而不是“大写的英雄”。它承载了作者对中国新时代英雄主义的重新理解:“英雄”并不遥远和虚幻,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至存在于很多被我们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

    《使命》所描绘的其实是一个平静、普通的场景:消防员们灭火抢险后整装小憩,疲乏中透露出坚毅和欣慰;安静地伫立在硝烟末烬的火场,等待着再赴险地的指令。这件作品并没有那种动态、激昂的文学化描述,我尽可能去掉那种史诗、传奇般的情绪渲染,着力体现真实的、未经过度美化的生命个体。在这个维度上,我们与英雄变得亲切,不再有道德层面、阶级层面的距离,“英雄”也不再是一个被膜拜的符号;“英雄”的本义是充实、真实、正向的普通个体,这样的个体,往往会在关键的时刻被激活,绽放出人性光芒。

    在这件作品里,作者想呈现一群“大写的人”,而不是“大写的英雄”;传统绘画语言与这些形象的气质特别契合。其一,从日常人与物中看到伟大之处,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价值取向;其二,这些年轻的当代英雄们身上延续、闪烁着中国古典观念体系里“士”、“侠”的光芒,他们本身就是当代文明和古典文明共同生成的生命个体。

    《使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承载了我对中国新时代英雄主义的重新理解:“英雄”并不遥远和虚幻,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至存在于很多被我们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电影、文学中那些英雄的“高光时刻”)。

    我们身边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那些平凡生活中奔波的普通人,包括你我,都可以在某个关键的时刻“选择”成为英雄。而支撑我们做出这个选择的,是数千年以来我们代代相传、早已融入生活的、不被我们察觉的那些优良品质;它植根于我们的血脉,植根于我们的文化,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共同基因。

    二.吸取

    对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传统的学习和继承。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学艺应先师与古人,后师造化,而后天真烂漫是吾师。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学会怎样去画画,怎样画出一张好画。古人始终遵循着“师古人、师造化再到师本心”的原则。

    “师法古人”便是临摹学习前人的理法,把握古人之精神,体悟格物致知之精神,临摹是获得传统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目的还是固本清源,守正创新。

    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学会怎样去画画,怎样画出一张好画。

    作品浸润:案例1《入党宣誓》作品分析

    4《入党宣誓》 莫朴 布面油画 1950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内容分析: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作为一名亲身经历革命斗争历程的艺术家,莫朴的作品洋溢着准确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刻画也保持着生动、感人的特色。

    作品表现的是入党宣誓的场景,昏暗的灯光和暗处望风的同志的背影,都渲染出革命斗争的残酷严峻,宁静而简单的场景描绘,衬托出仪式的庄严气氛和人物的神圣使命感。

    技法分析——光的处理:采用伦勃朗式的“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

    伦勃朗光的分析。

    内容延伸:入党誓词是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案例2:

    5 2019第十三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

    1.作品分析:大国工程“天眼”,表现形式:传统的水墨、青绿山水,写实表现。

    2.作品背后故事——南仁东

    6 天眼

    世界上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它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直径不超过百米。它的出现出现,离不开一个人,他叫南仁东!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仁东便是这样一个为了梦想而穷极一生的人。为了什么?为了梦想!他说过: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天眼"成了他心中燃起的梦,于是,他便把他的余生,献给了这个梦。最终,他成功了!

    24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南仁东这种追逐梦想,为梦想而努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高尚品格会永远烙印在我们国人心中。

    三.体验

    对自然、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命本体的体验。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生活中的物象是一个由里及外的东西,仅仅通过视觉获取外表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造型艺术不仅是把握物象的外在,还要挖掘物象的内在、内涵。生活中的物象是一个由里及外的东西,仅仅通过视觉获取外表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造型艺术不仅是把握物象的外在,还要挖掘物象的内涵。

    1.范畴:人的生活经历;对社会的了解;写生——具体的体验方式,通过实践,达到对事物表象和本质的认识。

    2.师造化:“师法造化”就是将从传统中所汲取的养分,通过实践,转化而为自我认知,在体察自然、感悟人生中创造自我,激发本体的原创思维与独立品格,最终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目的。

    “师法本心”是向前推进的重要路径,建构创作的本体精神与形式语言。

    在体察自然、感悟人生中创造自我,激发本体的原创思维与独立品格,梵高说: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作品浸润:案例1《吃土豆的人》作品分析    

    7

    作品背景分析:《吃土豆的人》1885年,81.5cm x 114.5cm,馆藏: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作品描绘了农民一家人在有着昏暗灯光的房间里吃土豆“晚宴”的情景。

    画面形象分析:低矮的房屋,狭小的空间,不大的桌子,昏暗的灯光,棕色的色调。人物:日常的辛劳都刻在他们的脸上,面容憔悴,目光呆滞,骨瘦如材,粗糙的大手,大蒜鼻头……,显得丑,一盏煤油灯发出昏暗的灯光照亮了这个场景,显出了这里的简朴与贫困。吃作土豆、喝着麦芽咖啡,(种土豆、挖土豆、吃土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主题内容分析:梵高说:“我要努力学会的,不是描摹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画鲜活的生活。”

    “我试着表达这样的想法:灯光下,这些吃土豆的人们,他们用来挖土的手,同样是用来伸到盘子里的手……靠体力劳动,靠诚心实意挣下的一餐饭。”

    他们的土豆晚宴,是劳苦大众们的圣餐,举起的咖啡杯,盛着与土豆一起的圣水。一家人身处如此悲惨境遇,却是那样的安详和平静,令观者对人生、对命运产生无限的感慨。这幅画,充分反映了梵高的社会道德感:他选择画那些农民,主要是因为他发现自己与这些贫穷劳动者之间,有某种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共鸣。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们的“力量”,农民成为更好的世界中的英雄,更好的颂歌。

    生活态度分析:“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案例2:《父亲 》作品分析

    8《父亲 》布面油彩,肖像画,作者:罗中立

    创作背景分析:1980年,罗中立根据在大巴山生活的体验,以农民形象创作的作品,乡土写实主义作品。

    艺术形象分析:枯黑干瘦的脸、深陷的眼睛、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粗劣的碗、耙犁一般破伤的大手、稀疏的胡须、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疾苦的烙印。正是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四.综合

    包括:理念的综合—联想和抽象并用,空间和比例异变的混用等;材料的综合—材料的综合运用,也包括东西方艺术的综合、古今艺术的综合等。

    1.理念的综合:毕加索、黑人木雕+塞尚综合的结果创造了立体画派。

    9《阿维尼翁的少女》, 1909年6月巴黎

    作品分析: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的传统绘画,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人体几何化分解,进行组合,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

    作品浸润:埃舍尔作品分析

    10《升与降》


    11《瀑布》

    埃舍尔根据罗杰· 彭罗斯的切片和三杆,创作了《升与降》、《瀑布》作品,综合利用了逻辑关系的错误和矛盾空间的转换达到了视觉真实的假象。“艺术+科学(数学)”的体现。

    2.技法的综合:撕贴法、拓印法综合运用,工具材料的综合运用等。如图12。

    12

    总结:

    艺术创作的精神问题

    Ø 艺术创作可以天马行空的想,但艺术创作不可以天马行空的做。

    Ø 艺术创作需要文化的构建:四个自信

    践行习近平文艺思想

    不能“为艺术而艺术”。不可“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坚定文化自信,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追求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三者统一。扎根人民,以人民为中心。

    本节课的实践练习是:“莫比乌斯带”图形为基本型,进行创意造型表现。

    40

    分钟

    1.幻灯片播放

    2.案例式教学

    3.启发式教学

    4.“我讲你听”——教师讲理论、学生听讲。






    此处思政认知点:1.创新素质的重要性;

    2.通过后面4个知识点的讲解明晰创新素质培养的方法。

    此处思政认知点:通过《使命》作品分析,认知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

    此处思政认知点:通过《入党宣誓》作品分析,了解入党誓词的内容,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体现。

    此处思政认知点:梦想的建立和为梦想而努力的精神

    此处思政认知点:1.艺术和生活的本质;

    2.对艺术作品精神的认知;3.正确的生活态度。

    此处思政认知点:1.艺术创新理念;2.艺术创作需要科学知识;

    3.艺术创作的精神

    4.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内容。


    实践深化

    一对一辅导

    实践过程中,采用“我画你看”的形式,学生针对课堂实践练习进行草图绘制,教师进行一对一围绕构图、造型、内容、表现等相关问题进行指导,反馈评价信息,以便学生及时修正。

    30

    分钟

    1.“我画你看”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2.一对一辅导


    学生绘制创作草图




    教师一对一辅导


    展览拓展

    课堂实践作品展示:

    采用“我讲你听”形式,抽取3-5名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现场展示,讲述作品创作思路。采用“我问你答”的形式,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最后教师进行集中点评讲解。通过组织学生相互点评,提升学生观察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艺术创作能力。

    14

    分钟

    1.幻灯片播放

    2.“我讲你听”——学生讲解自己作品

    3.教师评价、生生互评

    课程总结

    教师口述+PPT投影+板书

    归纳总结本次课程主要知识点。本节主要讲解了造型艺术创新的四种方法,分别是观察、吸取、体验、综合。需要同学们不断在实践中践行,提升创新能力。


    1

    分钟

    1.幻灯片播放

    2.强调本节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课后)

    步骤

    教学活动

    时间

    备注

    课后拓展学习

    MOOC——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

    1.完成在线作业,并查看教师反馈;

    2.发布/回复讨论话题,与老师同学交流;

    3.针对课程晒学习笔记、书写学习体会等。






    课后

    1.MOOC平台随时交流

    2.学生提交学习笔记。

    本节教学设计总结

    本次课程采用MOOC和多媒体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手段,使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坚持以创新“理论引领、作品浸润、实践深化、展览拓展”四点工作法为主线,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大量作品案例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首先理论引领,结合课程理论知识讲授,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其次作品浸润,通过“一作品一故事”讲解,结合绘画作品讲解背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再次实践深化,学生围绕课堂训练主题进行创意表现的草图绘制,强化创意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作品展示讲解、交流环节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最后通过在线作业、晒学习笔记、书写学习体会等方式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也是对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方式。




    上一页 [1 2 3]
    关闭窗口